首先是无数小正方形物体(红色框)排列在一条条直线上,似乎是城墙或营地。还有一些梅花状的(橙色框),似乎是帐篷的基座。地面上有很多间距约为2.8米的车轮碾痕。正方形阵列的规模极大,貌似外星人的手笔。此处虽是戈壁沙漠,附近则有历史上顶顶大名的玉门关。据称玉门关是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之一,亦是汉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北路皆必经此关。于是朋友和我都认定这是古建筑的遗址。玉门的大小网站对此地皆无描述,如此规模的古迹竟不为世人所知岂不冤枉? 我们于是恨不得有双飞翼,去那一圆儿时的考古梦想。
在好奇心的折磨之下,我搜索到一位活跃在一个玉门贴吧的版主。版主是个年仅二十的大学生,玉门土生土长,当前在外地上大学。百度短信后QQ联络,发送卫星图片,询问能否帮忙去实地探险拍照。版主想必暑期还在外地,次日告知此处地貌远非卫星上看到的那样一马平川。有山有河阻挡在探险之路上,并发来许多照片为证。于此同时我发现在“古迹”东面是中国石油的地盘,版主其实是油田的子弟(他网上简介中提到自己上的是油田的中学)。
在好奇心的折磨之下,我搜索到一位活跃在一个玉门贴吧的版主。版主是个年仅二十的大学生,玉门土生土长,当前在外地上大学。百度短信后QQ联络,发送卫星图片,询问能否帮忙去实地探险拍照。版主想必暑期还在外地,次日告知此处地貌远非卫星上看到的那样一马平川。有山有河阻挡在探险之路上,并发来许多照片为证。于此同时我发现在“古迹”东面是中国石油的地盘,版主其实是油田的子弟(他网上简介中提到自己上的是油田的中学)。
在以后的交流中版主并不苟同那会是古迹,反而认为“玉门的海拔很高,
今晚又百度了一些玉门的网站才知道这原来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还以为王是大庆油田的,惭愧)。玉门油田辉煌时有十三万人口,那么几百口排列整齐的油井基座就不足为奇了。可如今石油资源枯竭, 九万居民弃城外迁,城中弃楼遍地、几成空城[1]。看到版主的照片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崖底的山洞,却没有想到那些洞穴会是石油工人最早居住的地方,许多工人的儿女都是在洞里出生!现代人们对资源的无度开采后无奈的背井离乡比古迹在岁月消磨下的消失更让人唏嘘不已。
[1] http://news.cn.yahoo.com/newspic/news/9154/